三明綠道修復重新開放,文明新風迎面撲來
百家姓氏文化“引路”
2019年夏季汛期,市區城市綠道出現多處山體滑坡,共排查地災點93處,其中重點地災治理點21處,之后綠道封閉進行地災治理。

姓氏家訓文化宣傳墻,用姓氏解讀中國歷史,以中國歷史傳達中國文化。有益于喚醒廣大市民的鄉愁文化意識,增進大家愛生命、愛家人、熱愛祖國的感情。
經過地災治理后,這個路段的綠道重新向市民開放。我和家人朋友經常上來綠道運動休閑,煥發新顏的綠道令人賞心悅目,讓人感受到文明新氣象。
文明內涵更為豐富
市林業局綠道辦工作人員 張劍波
介紹,市區目前建成的綠道,以市區東面一重山為背景,依山就勢建成從梅列區碧桂園至三元區文筆山綠道,全長約20公里。將華坪山公園、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、麒麟山公園、妙元山郊野公園和三元國家森林公園串聯起來,使綠道成為生態健康步道、生物多樣性廊道、旅游景觀通道和森林文化走廊??梢暂^好地滿足市民的休閑娛樂、運動健身、生態教育、低碳出行等多方面需求。
修復后的綠道上,文明新風隨處可見。
市林業局綠道辦工作人員 張劍波
畔嶺驛站至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段綠道重點展示朱子家訓、客家祖訓和現代新《二十四孝》等家訓文化。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至妙元驛站段綠道重點展示三明森林詩歌、林業科普等森林生態文化。環文筆山綠道重點展示勸學篇、少年陳景潤等學子文化。
綠道不愧是森林文化走廊,通過不同的書體風格變化集中展示了家訓文化、生態文化、朱子文化,濃墨重彩,寓教于樂。綠道兩側遍布的各式楹聯以中國傳統藝術之筆觸,描繪東南秀氣。
清新風氣陶冶情操
漫步在綠道上,呼入的空氣是清新的,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更是動人心弦。在綠道上休閑運動的市民,表達了“因為綠道,更加愛上三明這座城”的心聲。
市林業局綠道辦工作人員 張劍波
市區城市綠道設有16座觀景亭和11個觀景平臺,幫助市民發現三明城不一樣的美。其中,采用雙層八角結構的道南亭是綠道上較好的觀景點,可觀看三明城區全景。記者在走訪時發現,在綠道上散步的市民途經道南亭時,都會選擇登亭眺望城市風景。